付出才能有收獲,是客觀的自然法則。壁爐里的木柴,要充分燃燒才能散發陣陣溫暖;田園里的莊稼,要澆水施肥才能結出累累碩果。歷經磨練,寶劍方能鋒利四射;歷經嚴寒,梅花方能香氣襲人。
付出才能有收獲,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仁者先難而后獲”,成功之花的確很驚艷,但那是成功者用奮斗的淚泉和犧牲的血雨澆灌出來的。李時珍經過27年的風餐露宿,跋山涉水,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才著成東方醫藥巨典《本草綱目》。徐霞客常年與長風為伍,與云霧為伴,以野果充饑,以清泉解渴,行程三千余公里,終結出了豐碩的科學成果,成為紀游文學家、地學名家的亙古第一人。
在愛的世界里,付出才能有收獲的法則同樣行之有效。“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平等互惠的關系,你對別人付出了真心,別人才會對你付出真心;你待別人以善意,別人才會待你以善意。曾經有一名饑餓的小男孩到小鎮上的一戶人家討水喝,女主人給了他一大杯牛奶。數年之后,女主人得了一種罕見的病,鎮上醫生都束手無策,而當年那個貧窮的小男孩已是城市里大名鼎鼎的醫生,聽說自己救命恩人的遭遇,他立即趕到了鎮上,傾盡全力救活了這名女子。
付出才能有收獲,但不代表付出就一定有收獲,畢竟不確定的因素那么多,不可預料的事情層出不窮,無法抗拒的因素多如牛毛。可這不是我們不去付出的理由,若不付出,哪來收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倘若春天沒有播種、耕耘,只是哼著“明日歌”從壟上走過,秋天又怎么會有收獲?沒有辛勤的耕耘,沒有努力的付出,就不會有收獲。《傷仲永》里的仲永就是例子,雖年少便能出口成章,但其父“不使學”,只是帶著他到處赴宴炫耀才華,最終“泯為眾人矣”。
而沒有付出卻想收獲要么是黃粱一夢,要么墜入深淵。那些盜賊劫匪,那些貪官污吏,正是想不勞而獲,但不耕耘又沒有收獲,他們只有把手伸向他人財產或公共財產。看上去是找到了獲得財富的捷徑,其實走上了不歸路。乾隆皇帝的寵臣和便是個教訓,他耍弄權術、搜刮財富,最終還不是身敗名裂,性命不保,空余下“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的感嘆。
個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十六、十七世紀的西班牙,憑借強大軍事力量保護,坐擁大量新大陸的工廠訂單,賺取了高額利潤,當時可謂富甲天下。但正是巨大財富使她的制造商失去了吃苦耐勞從事艱辛生產活動的欲望和壓力,開始大量向周邊國家轉包制造合同,自己只是在最終產品上貼上商標,形成了最早的代工和外包生產模式。其后果是,勤勞的英國人在勞動中大量使用先進技術和生產組織模式,提升了自身的財富創造力,最終將生產萎縮、財政破產、失業嚴重的西班牙帝國趕下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生活就是這樣,不要投機取巧,不要妄想不勞而獲。唯有勤勤懇懇地付出,才能收獲,才能坦蕩地享受收獲。